www.11jbs.com_www.11jbs.com【手机官方网下载】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标题分割#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 【“八八战略”大宣讲】 生态经济“两翼齐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世纪之交,浙江凭借改革先发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迅速崛起,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但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惊人的资源能源消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深刻总结了浙江生态建设的“现有优势”和“潜在优势”,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纳入“八八战略”,标志着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浙江发展的战略层面。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要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全面推进十大重点领域建设,加快构建五大体系,努力把浙江建设成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省份。 【“八八战略”海盐答卷】 绿色发展步履铿锵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刘庄村地处昔日闻名的“猪三角”,十多年前,全村95%以上的人家都养猪,那时候村里很多河道旁都搭有违建猪棚,河道污染非常严重,村委会旁的水质监测点位湾里桥港是劣Ⅴ类水。近年来,刘庄村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活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逐渐改善了村域水质,水质基本稳定在Ⅳ类左右,村里还建起了农业葡萄科技园,既美化乡村环境,又增加农户收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接下来我们想借助美丽乡村这个平台,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做一些采摘游、亲子游,进一步带动村庄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迈进。”刘庄村党总支书记万金观说。 从曾经的黑臭河肆意横流,到如今的清水河碧波悠悠,这不仅是刘庄村的“蝶变”之路,也是海盐县重现江南水乡之貌的真实写照。在治水这场全民战役中,海盐县充分凝聚了部门、企业和群众的力量,并形成了村村设立“第一书记”、村村挂出“作战图纸”、村村修订“村规民约”、村村进行“水质公示”、村村配有“保洁队伍”等“五个村村”的基层治水经验。2015年9月23日至24日,全省基层治水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海盐举行,海盐基层治水经验受到省治水办领导充分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治水看成效。从2015年至2017年,海盐县连续三年在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并两度夺得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最高奖项“大禹鼎”。如今,海盐水质已稳步迈上了全新台阶。 守护“江南绿”,又见“海盐蓝”。2015年10月,海盐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揭牌成立,成为全市范围内第一个实体运作的县级治气办。为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海盐县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城市扬尘、油烟废气等“五气共治”,2家热电厂实施脱硫脱硝烟尘改造,累计完成429台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工作,累计淘汰黄标车3545辆,发展绿色清洁交通,实施道路畅通工程。2017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4天,优良率91.5%,PM2.5年均浓度32微克/每立方米,均位居全市第一。 不单是治水治气,“五废共治”、“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生猪退养等一些重点工作的扎根落实,也为海盐的“环境优美”之路添砖加瓦。 生态与经济“比翼齐飞”。海盐县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的“海盐样本”,连续多年发布绿色发展报告,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指导县域经济健康发展。15年来,海盐县迈开经济步伐的同时,也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核电关联、临港工业、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智能等五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57.8%和70.6%,已连续四年获评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考评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工业强县“十强”,为嘉兴地区唯一入选前十的县(市、区)。 “八八战略”科学辩证地处理了生态与发展之关系,海盐县这15年来就是在这盏“指路明灯”的引领下,风雨无阻地朝着“产业优质、环境优美、生活优雅”的江南水乡典范阔步迈进。 【“八八战略”再深化】 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海盐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生态保护、优化人居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海盐,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步履铿锵。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接下来,海盐县将抓好“接轨大上海、融入大湾区、推进大交通、聚力大发展、建设大花园”的工作主线,通过健全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奖惩机制、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入开展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垃圾减量分类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等重点工作,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标题分割#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 【“八八战略”大宣讲】 生态经济“两翼齐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世纪之交,浙江凭借改革先发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迅速崛起,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但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惊人的资源能源消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深刻总结了浙江生态建设的“现有优势”和“潜在优势”,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纳入“八八战略”,标志着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浙江发展的战略层面。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要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全面推进十大重点领域建设,加快构建五大体系,努力把浙江建设成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省份。 【“八八战略”海盐答卷】 绿色发展步履铿锵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刘庄村地处昔日闻名的“猪三角”,十多年前,全村95%以上的人家都养猪,那时候村里很多河道旁都搭有违建猪棚,河道污染非常严重,村委会旁的水质监测点位湾里桥港是劣Ⅴ类水。近年来,刘庄村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活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逐渐改善了村域水质,水质基本稳定在Ⅳ类左右,村里还建起了农业葡萄科技园,既美化乡村环境,又增加农户收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接下来我们想借助美丽乡村这个平台,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做一些采摘游、亲子游,进一步带动村庄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迈进。”刘庄村党总支书记万金观说。 从曾经的黑臭河肆意横流,到如今的清水河碧波悠悠,这不仅是刘庄村的“蝶变”之路,也是海盐县重现江南水乡之貌的真实写照。在治水这场全民战役中,海盐县充分凝聚了部门、企业和群众的力量,并形成了村村设立“第一书记”、村村挂出“作战图纸”、村村修订“村规民约”、村村进行“水质公示”、村村配有“保洁队伍”等“五个村村”的基层治水经验。2015年9月23日至24日,全省基层治水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海盐举行,海盐基层治水经验受到省治水办领导充分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治水看成效。从2015年至2017年,海盐县连续三年在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并两度夺得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最高奖项“大禹鼎”。如今,海盐水质已稳步迈上了全新台阶。 守护“江南绿”,又见“海盐蓝”。2015年10月,海盐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揭牌成立,成为全市范围内第一个实体运作的县级治气办。为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海盐县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城市扬尘、油烟废气等“五气共治”,2家热电厂实施脱硫脱硝烟尘改造,累计完成429台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工作,累计淘汰黄标车3545辆,发展绿色清洁交通,实施道路畅通工程。2017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4天,优良率91.5%,PM2.5年均浓度32微克/每立方米,均位居全市第一。 不单是治水治气,“五废共治”、“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生猪退养等一些重点工作的扎根落实,也为海盐的“环境优美”之路添砖加瓦。 生态与经济“比翼齐飞”。海盐县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的“海盐样本”,连续多年发布绿色发展报告,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指导县域经济健康发展。15年来,海盐县迈开经济步伐的同时,也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核电关联、临港工业、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智能等五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57.8%和70.6%,已连续四年获评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考评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工业强县“十强”,为嘉兴地区唯一入选前十的县(市、区)。 “八八战略”科学辩证地处理了生态与发展之关系,海盐县这15年来就是在这盏“指路明灯”的引领下,风雨无阻地朝着“产业优质、环境优美、生活优雅”的江南水乡典范阔步迈进。 【“八八战略”再深化】 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海盐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生态保护、优化人居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海盐,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步履铿锵。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接下来,海盐县将抓好“接轨大上海、融入大湾区、推进大交通、聚力大发展、建设大花园”的工作主线,通过健全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奖惩机制、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入开展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垃圾减量分类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等重点工作,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标题分割#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 【“八八战略”大宣讲】 生态经济“两翼齐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世纪之交,浙江凭借改革先发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迅速崛起,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但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惊人的资源能源消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深刻总结了浙江生态建设的“现有优势”和“潜在优势”,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纳入“八八战略”,标志着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浙江发展的战略层面。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要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全面推进十大重点领域建设,加快构建五大体系,努力把浙江建设成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省份。 【“八八战略”海盐答卷】 绿色发展步履铿锵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刘庄村地处昔日闻名的“猪三角”,十多年前,全村95%以上的人家都养猪,那时候村里很多河道旁都搭有违建猪棚,河道污染非常严重,村委会旁的水质监测点位湾里桥港是劣Ⅴ类水。近年来,刘庄村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活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逐渐改善了村域水质,水质基本稳定在Ⅳ类左右,村里还建起了农业葡萄科技园,既美化乡村环境,又增加农户收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接下来我们想借助美丽乡村这个平台,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做一些采摘游、亲子游,进一步带动村庄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迈进。”刘庄村党总支书记万金观说。 从曾经的黑臭河肆意横流,到如今的清水河碧波悠悠,这不仅是刘庄村的“蝶变”之路,也是海盐县重现江南水乡之貌的真实写照。在治水这场全民战役中,海盐县充分凝聚了部门、企业和群众的力量,并形成了村村设立“第一书记”、村村挂出“作战图纸”、村村修订“村规民约”、村村进行“水质公示”、村村配有“保洁队伍”等“五个村村”的基层治水经验。2015年9月23日至24日,全省基层治水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海盐举行,海盐基层治水经验受到省治水办领导充分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治水看成效。从2015年至2017年,海盐县连续三年在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并两度夺得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最高奖项“大禹鼎”。如今,海盐水质已稳步迈上了全新台阶。 守护“江南绿”,又见“海盐蓝”。2015年10月,海盐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揭牌成立,成为全市范围内第一个实体运作的县级治气办。为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海盐县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城市扬尘、油烟废气等“五气共治”,2家热电厂实施脱硫脱硝烟尘改造,累计完成429台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工作,累计淘汰黄标车3545辆,发展绿色清洁交通,实施道路畅通工程。2017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4天,优良率91.5%,PM2.5年均浓度32微克/每立方米,均位居全市第一。 不单是治水治气,“五废共治”、“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生猪退养等一些重点工作的扎根落实,也为海盐的“环境优美”之路添砖加瓦。 生态与经济“比翼齐飞”。海盐县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的“海盐样本”,连续多年发布绿色发展报告,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指导县域经济健康发展。15年来,海盐县迈开经济步伐的同时,也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核电关联、临港工业、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智能等五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57.8%和70.6%,已连续四年获评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考评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工业强县“十强”,为嘉兴地区唯一入选前十的县(市、区)。 “八八战略”科学辩证地处理了生态与发展之关系,海盐县这15年来就是在这盏“指路明灯”的引领下,风雨无阻地朝着“产业优质、环境优美、生活优雅”的江南水乡典范阔步迈进。 【“八八战略”再深化】 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海盐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生态保护、优化人居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海盐,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步履铿锵。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接下来,海盐县将抓好“接轨大上海、融入大湾区、推进大交通、聚力大发展、建设大花园”的工作主线,通过健全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奖惩机制、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入开展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垃圾减量分类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等重点工作,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
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标题分割#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 【“八八战略”大宣讲】 生态经济“两翼齐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世纪之交,浙江凭借改革先发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迅速崛起,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但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惊人的资源能源消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深刻总结了浙江生态建设的“现有优势”和“潜在优势”,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纳入“八八战略”,标志着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浙江发展的战略层面。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要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全面推进十大重点领域建设,加快构建五大体系,努力把浙江建设成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省份。 【“八八战略”海盐答卷】 绿色发展步履铿锵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刘庄村地处昔日闻名的“猪三角”,十多年前,全村95%以上的人家都养猪,那时候村里很多河道旁都搭有违建猪棚,河道污染非常严重,村委会旁的水质监测点位湾里桥港是劣Ⅴ类水。近年来,刘庄村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活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逐渐改善了村域水质,水质基本稳定在Ⅳ类左右,村里还建起了农业葡萄科技园,既美化乡村环境,又增加农户收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接下来我们想借助美丽乡村这个平台,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做一些采摘游、亲子游,进一步带动村庄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迈进。”刘庄村党总支书记万金观说。 从曾经的黑臭河肆意横流,到如今的清水河碧波悠悠,这不仅是刘庄村的“蝶变”之路,也是海盐县重现江南水乡之貌的真实写照。在治水这场全民战役中,海盐县充分凝聚了部门、企业和群众的力量,并形成了村村设立“第一书记”、村村挂出“作战图纸”、村村修订“村规民约”、村村进行“水质公示”、村村配有“保洁队伍”等“五个村村”的基层治水经验。2015年9月23日至24日,全省基层治水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海盐举行,海盐基层治水经验受到省治水办领导充分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治水看成效。从2015年至2017年,海盐县连续三年在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并两度夺得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最高奖项“大禹鼎”。如今,海盐水质已稳步迈上了全新台阶。 守护“江南绿”,又见“海盐蓝”。2015年10月,海盐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揭牌成立,成为全市范围内第一个实体运作的县级治气办。为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海盐县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城市扬尘、油烟废气等“五气共治”,2家热电厂实施脱硫脱硝烟尘改造,累计完成429台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工作,累计淘汰黄标车3545辆,发展绿色清洁交通,实施道路畅通工程。2017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4天,优良率91.5%,PM2.5年均浓度32微克/每立方米,均位居全市第一。 不单是治水治气,“五废共治”、“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生猪退养等一些重点工作的扎根落实,也为海盐的“环境优美”之路添砖加瓦。 生态与经济“比翼齐飞”。海盐县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的“海盐样本”,连续多年发布绿色发展报告,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指导县域经济健康发展。15年来,海盐县迈开经济步伐的同时,也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核电关联、临港工业、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智能等五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57.8%和70.6%,已连续四年获评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考评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工业强县“十强”,为嘉兴地区唯一入选前十的县(市、区)。 “八八战略”科学辩证地处理了生态与发展之关系,海盐县这15年来就是在这盏“指路明灯”的引领下,风雨无阻地朝着“产业优质、环境优美、生活优雅”的江南水乡典范阔步迈进。 【“八八战略”再深化】 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海盐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生态保护、优化人居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海盐,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步履铿锵。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接下来,海盐县将抓好“接轨大上海、融入大湾区、推进大交通、聚力大发展、建设大花园”的工作主线,通过健全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奖惩机制、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入开展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垃圾减量分类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等重点工作,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标题分割#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 【“八八战略”大宣讲】 生态经济“两翼齐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世纪之交,浙江凭借改革先发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迅速崛起,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但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惊人的资源能源消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深刻总结了浙江生态建设的“现有优势”和“潜在优势”,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纳入“八八战略”,标志着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浙江发展的战略层面。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要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全面推进十大重点领域建设,加快构建五大体系,努力把浙江建设成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省份。 【“八八战略”海盐答卷】 绿色发展步履铿锵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刘庄村地处昔日闻名的“猪三角”,十多年前,全村95%以上的人家都养猪,那时候村里很多河道旁都搭有违建猪棚,河道污染非常严重,村委会旁的水质监测点位湾里桥港是劣Ⅴ类水。近年来,刘庄村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活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逐渐改善了村域水质,水质基本稳定在Ⅳ类左右,村里还建起了农业葡萄科技园,既美化乡村环境,又增加农户收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接下来我们想借助美丽乡村这个平台,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做一些采摘游、亲子游,进一步带动村庄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迈进。”刘庄村党总支书记万金观说。 从曾经的黑臭河肆意横流,到如今的清水河碧波悠悠,这不仅是刘庄村的“蝶变”之路,也是海盐县重现江南水乡之貌的真实写照。在治水这场全民战役中,海盐县充分凝聚了部门、企业和群众的力量,并形成了村村设立“第一书记”、村村挂出“作战图纸”、村村修订“村规民约”、村村进行“水质公示”、村村配有“保洁队伍”等“五个村村”的基层治水经验。2015年9月23日至24日,全省基层治水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海盐举行,海盐基层治水经验受到省治水办领导充分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治水看成效。从2015年至2017年,海盐县连续三年在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并两度夺得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最高奖项“大禹鼎”。如今,海盐水质已稳步迈上了全新台阶。 守护“江南绿”,又见“海盐蓝”。2015年10月,海盐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揭牌成立,成为全市范围内第一个实体运作的县级治气办。为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海盐县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城市扬尘、油烟废气等“五气共治”,2家热电厂实施脱硫脱硝烟尘改造,累计完成429台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工作,累计淘汰黄标车3545辆,发展绿色清洁交通,实施道路畅通工程。2017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4天,优良率91.5%,PM2.5年均浓度32微克/每立方米,均位居全市第一。 不单是治水治气,“五废共治”、“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生猪退养等一些重点工作的扎根落实,也为海盐的“环境优美”之路添砖加瓦。 生态与经济“比翼齐飞”。海盐县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的“海盐样本”,连续多年发布绿色发展报告,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指导县域经济健康发展。15年来,海盐县迈开经济步伐的同时,也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核电关联、临港工业、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智能等五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57.8%和70.6%,已连续四年获评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考评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工业强县“十强”,为嘉兴地区唯一入选前十的县(市、区)。 “八八战略”科学辩证地处理了生态与发展之关系,海盐县这15年来就是在这盏“指路明灯”的引领下,风雨无阻地朝着“产业优质、环境优美、生活优雅”的江南水乡典范阔步迈进。 【“八八战略”再深化】 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海盐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生态保护、优化人居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海盐,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步履铿锵。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接下来,海盐县将抓好“接轨大上海、融入大湾区、推进大交通、聚力大发展、建设大花园”的工作主线,通过健全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奖惩机制、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入开展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垃圾减量分类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等重点工作,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标题分割#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 【“八八战略”大宣讲】 生态经济“两翼齐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世纪之交,浙江凭借改革先发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迅速崛起,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但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惊人的资源能源消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深刻总结了浙江生态建设的“现有优势”和“潜在优势”,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纳入“八八战略”,标志着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浙江发展的战略层面。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要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全面推进十大重点领域建设,加快构建五大体系,努力把浙江建设成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省份。 【“八八战略”海盐答卷】 绿色发展步履铿锵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刘庄村地处昔日闻名的“猪三角”,十多年前,全村95%以上的人家都养猪,那时候村里很多河道旁都搭有违建猪棚,河道污染非常严重,村委会旁的水质监测点位湾里桥港是劣Ⅴ类水。近年来,刘庄村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活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逐渐改善了村域水质,水质基本稳定在Ⅳ类左右,村里还建起了农业葡萄科技园,既美化乡村环境,又增加农户收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接下来我们想借助美丽乡村这个平台,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做一些采摘游、亲子游,进一步带动村庄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迈进。”刘庄村党总支书记万金观说。 从曾经的黑臭河肆意横流,到如今的清水河碧波悠悠,这不仅是刘庄村的“蝶变”之路,也是海盐县重现江南水乡之貌的真实写照。在治水这场全民战役中,海盐县充分凝聚了部门、企业和群众的力量,并形成了村村设立“第一书记”、村村挂出“作战图纸”、村村修订“村规民约”、村村进行“水质公示”、村村配有“保洁队伍”等“五个村村”的基层治水经验。2015年9月23日至24日,全省基层治水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海盐举行,海盐基层治水经验受到省治水办领导充分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治水看成效。从2015年至2017年,海盐县连续三年在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并两度夺得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最高奖项“大禹鼎”。如今,海盐水质已稳步迈上了全新台阶。 守护“江南绿”,又见“海盐蓝”。2015年10月,海盐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揭牌成立,成为全市范围内第一个实体运作的县级治气办。为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海盐县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城市扬尘、油烟废气等“五气共治”,2家热电厂实施脱硫脱硝烟尘改造,累计完成429台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工作,累计淘汰黄标车3545辆,发展绿色清洁交通,实施道路畅通工程。2017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4天,优良率91.5%,PM2.5年均浓度32微克/每立方米,均位居全市第一。 不单是治水治气,“五废共治”、“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生猪退养等一些重点工作的扎根落实,也为海盐的“环境优美”之路添砖加瓦。 生态与经济“比翼齐飞”。海盐县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的“海盐样本”,连续多年发布绿色发展报告,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指导县域经济健康发展。15年来,海盐县迈开经济步伐的同时,也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核电关联、临港工业、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智能等五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57.8%和70.6%,已连续四年获评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考评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工业强县“十强”,为嘉兴地区唯一入选前十的县(市、区)。 “八八战略”科学辩证地处理了生态与发展之关系,海盐县这15年来就是在这盏“指路明灯”的引领下,风雨无阻地朝着“产业优质、环境优美、生活优雅”的江南水乡典范阔步迈进。 【“八八战略”再深化】 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海盐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生态保护、优化人居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海盐,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步履铿锵。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接下来,海盐县将抓好“接轨大上海、融入大湾区、推进大交通、聚力大发展、建设大花园”的工作主线,通过健全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奖惩机制、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入开展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垃圾减量分类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等重点工作,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标题分割#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 【“八八战略”大宣讲】 生态经济“两翼齐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世纪之交,浙江凭借改革先发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迅速崛起,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但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惊人的资源能源消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深刻总结了浙江生态建设的“现有优势”和“潜在优势”,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纳入“八八战略”,标志着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浙江发展的战略层面。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要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全面推进十大重点领域建设,加快构建五大体系,努力把浙江建设成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省份。 【“八八战略”海盐答卷】 绿色发展步履铿锵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刘庄村地处昔日闻名的“猪三角”,十多年前,全村95%以上的人家都养猪,那时候村里很多河道旁都搭有违建猪棚,河道污染非常严重,村委会旁的水质监测点位湾里桥港是劣Ⅴ类水。近年来,刘庄村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活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逐渐改善了村域水质,水质基本稳定在Ⅳ类左右,村里还建起了农业葡萄科技园,既美化乡村环境,又增加农户收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接下来我们想借助美丽乡村这个平台,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做一些采摘游、亲子游,进一步带动村庄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迈进。”刘庄村党总支书记万金观说。 从曾经的黑臭河肆意横流,到如今的清水河碧波悠悠,这不仅是刘庄村的“蝶变”之路,也是海盐县重现江南水乡之貌的真实写照。在治水这场全民战役中,海盐县充分凝聚了部门、企业和群众的力量,并形成了村村设立“第一书记”、村村挂出“作战图纸”、村村修订“村规民约”、村村进行“水质公示”、村村配有“保洁队伍”等“五个村村”的基层治水经验。2015年9月23日至24日,全省基层治水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海盐举行,海盐基层治水经验受到省治水办领导充分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治水看成效。从2015年至2017年,海盐县连续三年在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并两度夺得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最高奖项“大禹鼎”。如今,海盐水质已稳步迈上了全新台阶。 守护“江南绿”,又见“海盐蓝”。2015年10月,海盐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揭牌成立,成为全市范围内第一个实体运作的县级治气办。为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海盐县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城市扬尘、油烟废气等“五气共治”,2家热电厂实施脱硫脱硝烟尘改造,累计完成429台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工作,累计淘汰黄标车3545辆,发展绿色清洁交通,实施道路畅通工程。2017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4天,优良率91.5%,PM2.5年均浓度32微克/每立方米,均位居全市第一。 不单是治水治气,“五废共治”、“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生猪退养等一些重点工作的扎根落实,也为海盐的“环境优美”之路添砖加瓦。 生态与经济“比翼齐飞”。海盐县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的“海盐样本”,连续多年发布绿色发展报告,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指导县域经济健康发展。15年来,海盐县迈开经济步伐的同时,也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核电关联、临港工业、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智能等五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57.8%和70.6%,已连续四年获评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考评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工业强县“十强”,为嘉兴地区唯一入选前十的县(市、区)。 “八八战略”科学辩证地处理了生态与发展之关系,海盐县这15年来就是在这盏“指路明灯”的引领下,风雨无阻地朝着“产业优质、环境优美、生活优雅”的江南水乡典范阔步迈进。 【“八八战略”再深化】 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海盐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生态保护、优化人居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海盐,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步履铿锵。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接下来,海盐县将抓好“接轨大上海、融入大湾区、推进大交通、聚力大发展、建设大花园”的工作主线,通过健全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奖惩机制、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入开展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垃圾减量分类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等重点工作,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
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标题分割#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 【“八八战略”大宣讲】 生态经济“两翼齐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世纪之交,浙江凭借改革先发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迅速崛起,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但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惊人的资源能源消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深刻总结了浙江生态建设的“现有优势”和“潜在优势”,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纳入“八八战略”,标志着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浙江发展的战略层面。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要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全面推进十大重点领域建设,加快构建五大体系,努力把浙江建设成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省份。 【“八八战略”海盐答卷】 绿色发展步履铿锵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刘庄村地处昔日闻名的“猪三角”,十多年前,全村95%以上的人家都养猪,那时候村里很多河道旁都搭有违建猪棚,河道污染非常严重,村委会旁的水质监测点位湾里桥港是劣Ⅴ类水。近年来,刘庄村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活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逐渐改善了村域水质,水质基本稳定在Ⅳ类左右,村里还建起了农业葡萄科技园,既美化乡村环境,又增加农户收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接下来我们想借助美丽乡村这个平台,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做一些采摘游、亲子游,进一步带动村庄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迈进。”刘庄村党总支书记万金观说。 从曾经的黑臭河肆意横流,到如今的清水河碧波悠悠,这不仅是刘庄村的“蝶变”之路,也是海盐县重现江南水乡之貌的真实写照。在治水这场全民战役中,海盐县充分凝聚了部门、企业和群众的力量,并形成了村村设立“第一书记”、村村挂出“作战图纸”、村村修订“村规民约”、村村进行“水质公示”、村村配有“保洁队伍”等“五个村村”的基层治水经验。2015年9月23日至24日,全省基层治水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海盐举行,海盐基层治水经验受到省治水办领导充分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治水看成效。从2015年至2017年,海盐县连续三年在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并两度夺得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最高奖项“大禹鼎”。如今,海盐水质已稳步迈上了全新台阶。 守护“江南绿”,又见“海盐蓝”。2015年10月,海盐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揭牌成立,成为全市范围内第一个实体运作的县级治气办。为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海盐县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城市扬尘、油烟废气等“五气共治”,2家热电厂实施脱硫脱硝烟尘改造,累计完成429台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工作,累计淘汰黄标车3545辆,发展绿色清洁交通,实施道路畅通工程。2017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4天,优良率91.5%,PM2.5年均浓度32微克/每立方米,均位居全市第一。 不单是治水治气,“五废共治”、“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生猪退养等一些重点工作的扎根落实,也为海盐的“环境优美”之路添砖加瓦。 生态与经济“比翼齐飞”。海盐县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的“海盐样本”,连续多年发布绿色发展报告,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指导县域经济健康发展。15年来,海盐县迈开经济步伐的同时,也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核电关联、临港工业、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智能等五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57.8%和70.6%,已连续四年获评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考评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工业强县“十强”,为嘉兴地区唯一入选前十的县(市、区)。 “八八战略”科学辩证地处理了生态与发展之关系,海盐县这15年来就是在这盏“指路明灯”的引领下,风雨无阻地朝着“产业优质、环境优美、生活优雅”的江南水乡典范阔步迈进。 【“八八战略”再深化】 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海盐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生态保护、优化人居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海盐,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步履铿锵。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接下来,海盐县将抓好“接轨大上海、融入大湾区、推进大交通、聚力大发展、建设大花园”的工作主线,通过健全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奖惩机制、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入开展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垃圾减量分类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等重点工作,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标题分割#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 【“八八战略”大宣讲】 生态经济“两翼齐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世纪之交,浙江凭借改革先发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迅速崛起,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但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惊人的资源能源消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深刻总结了浙江生态建设的“现有优势”和“潜在优势”,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纳入“八八战略”,标志着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浙江发展的战略层面。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要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全面推进十大重点领域建设,加快构建五大体系,努力把浙江建设成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省份。 【“八八战略”海盐答卷】 绿色发展步履铿锵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刘庄村地处昔日闻名的“猪三角”,十多年前,全村95%以上的人家都养猪,那时候村里很多河道旁都搭有违建猪棚,河道污染非常严重,村委会旁的水质监测点位湾里桥港是劣Ⅴ类水。近年来,刘庄村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活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逐渐改善了村域水质,水质基本稳定在Ⅳ类左右,村里还建起了农业葡萄科技园,既美化乡村环境,又增加农户收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接下来我们想借助美丽乡村这个平台,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做一些采摘游、亲子游,进一步带动村庄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迈进。”刘庄村党总支书记万金观说。 从曾经的黑臭河肆意横流,到如今的清水河碧波悠悠,这不仅是刘庄村的“蝶变”之路,也是海盐县重现江南水乡之貌的真实写照。在治水这场全民战役中,海盐县充分凝聚了部门、企业和群众的力量,并形成了村村设立“第一书记”、村村挂出“作战图纸”、村村修订“村规民约”、村村进行“水质公示”、村村配有“保洁队伍”等“五个村村”的基层治水经验。2015年9月23日至24日,全省基层治水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海盐举行,海盐基层治水经验受到省治水办领导充分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治水看成效。从2015年至2017年,海盐县连续三年在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并两度夺得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最高奖项“大禹鼎”。如今,海盐水质已稳步迈上了全新台阶。 守护“江南绿”,又见“海盐蓝”。2015年10月,海盐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揭牌成立,成为全市范围内第一个实体运作的县级治气办。为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海盐县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城市扬尘、油烟废气等“五气共治”,2家热电厂实施脱硫脱硝烟尘改造,累计完成429台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工作,累计淘汰黄标车3545辆,发展绿色清洁交通,实施道路畅通工程。2017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4天,优良率91.5%,PM2.5年均浓度32微克/每立方米,均位居全市第一。 不单是治水治气,“五废共治”、“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生猪退养等一些重点工作的扎根落实,也为海盐的“环境优美”之路添砖加瓦。 生态与经济“比翼齐飞”。海盐县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的“海盐样本”,连续多年发布绿色发展报告,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指导县域经济健康发展。15年来,海盐县迈开经济步伐的同时,也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核电关联、临港工业、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智能等五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57.8%和70.6%,已连续四年获评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考评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工业强县“十强”,为嘉兴地区唯一入选前十的县(市、区)。 “八八战略”科学辩证地处理了生态与发展之关系,海盐县这15年来就是在这盏“指路明灯”的引领下,风雨无阻地朝着“产业优质、环境优美、生活优雅”的江南水乡典范阔步迈进。 【“八八战略”再深化】 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海盐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生态保护、优化人居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海盐,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步履铿锵。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接下来,海盐县将抓好“接轨大上海、融入大湾区、推进大交通、聚力大发展、建设大花园”的工作主线,通过健全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奖惩机制、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入开展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垃圾减量分类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等重点工作,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标题分割#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 【“八八战略”大宣讲】 生态经济“两翼齐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世纪之交,浙江凭借改革先发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迅速崛起,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但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惊人的资源能源消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深刻总结了浙江生态建设的“现有优势”和“潜在优势”,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纳入“八八战略”,标志着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浙江发展的战略层面。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要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全面推进十大重点领域建设,加快构建五大体系,努力把浙江建设成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省份。 【“八八战略”海盐答卷】 绿色发展步履铿锵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刘庄村地处昔日闻名的“猪三角”,十多年前,全村95%以上的人家都养猪,那时候村里很多河道旁都搭有违建猪棚,河道污染非常严重,村委会旁的水质监测点位湾里桥港是劣Ⅴ类水。近年来,刘庄村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活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逐渐改善了村域水质,水质基本稳定在Ⅳ类左右,村里还建起了农业葡萄科技园,既美化乡村环境,又增加农户收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接下来我们想借助美丽乡村这个平台,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做一些采摘游、亲子游,进一步带动村庄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迈进。”刘庄村党总支书记万金观说。 从曾经的黑臭河肆意横流,到如今的清水河碧波悠悠,这不仅是刘庄村的“蝶变”之路,也是海盐县重现江南水乡之貌的真实写照。在治水这场全民战役中,海盐县充分凝聚了部门、企业和群众的力量,并形成了村村设立“第一书记”、村村挂出“作战图纸”、村村修订“村规民约”、村村进行“水质公示”、村村配有“保洁队伍”等“五个村村”的基层治水经验。2015年9月23日至24日,全省基层治水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海盐举行,海盐基层治水经验受到省治水办领导充分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治水看成效。从2015年至2017年,海盐县连续三年在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并两度夺得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最高奖项“大禹鼎”。如今,海盐水质已稳步迈上了全新台阶。 守护“江南绿”,又见“海盐蓝”。2015年10月,海盐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揭牌成立,成为全市范围内第一个实体运作的县级治气办。为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海盐县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城市扬尘、油烟废气等“五气共治”,2家热电厂实施脱硫脱硝烟尘改造,累计完成429台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工作,累计淘汰黄标车3545辆,发展绿色清洁交通,实施道路畅通工程。2017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4天,优良率91.5%,PM2.5年均浓度32微克/每立方米,均位居全市第一。 不单是治水治气,“五废共治”、“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生猪退养等一些重点工作的扎根落实,也为海盐的“环境优美”之路添砖加瓦。 生态与经济“比翼齐飞”。海盐县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的“海盐样本”,连续多年发布绿色发展报告,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指导县域经济健康发展。15年来,海盐县迈开经济步伐的同时,也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核电关联、临港工业、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智能等五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57.8%和70.6%,已连续四年获评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考评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工业强县“十强”,为嘉兴地区唯一入选前十的县(市、区)。 “八八战略”科学辩证地处理了生态与发展之关系,海盐县这15年来就是在这盏“指路明灯”的引领下,风雨无阻地朝着“产业优质、环境优美、生活优雅”的江南水乡典范阔步迈进。 【“八八战略”再深化】 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海盐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生态保护、优化人居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海盐,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步履铿锵。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接下来,海盐县将抓好“接轨大上海、融入大湾区、推进大交通、聚力大发展、建设大花园”的工作主线,通过健全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奖惩机制、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入开展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垃圾减量分类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等重点工作,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
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标题分割#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 【“八八战略”大宣讲】 生态经济“两翼齐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世纪之交,浙江凭借改革先发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迅速崛起,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但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惊人的资源能源消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深刻总结了浙江生态建设的“现有优势”和“潜在优势”,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纳入“八八战略”,标志着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浙江发展的战略层面。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要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全面推进十大重点领域建设,加快构建五大体系,努力把浙江建设成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省份。 【“八八战略”海盐答卷】 绿色发展步履铿锵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刘庄村地处昔日闻名的“猪三角”,十多年前,全村95%以上的人家都养猪,那时候村里很多河道旁都搭有违建猪棚,河道污染非常严重,村委会旁的水质监测点位湾里桥港是劣Ⅴ类水。近年来,刘庄村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活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逐渐改善了村域水质,水质基本稳定在Ⅳ类左右,村里还建起了农业葡萄科技园,既美化乡村环境,又增加农户收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接下来我们想借助美丽乡村这个平台,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做一些采摘游、亲子游,进一步带动村庄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迈进。”刘庄村党总支书记万金观说。 从曾经的黑臭河肆意横流,到如今的清水河碧波悠悠,这不仅是刘庄村的“蝶变”之路,也是海盐县重现江南水乡之貌的真实写照。在治水这场全民战役中,海盐县充分凝聚了部门、企业和群众的力量,并形成了村村设立“第一书记”、村村挂出“作战图纸”、村村修订“村规民约”、村村进行“水质公示”、村村配有“保洁队伍”等“五个村村”的基层治水经验。2015年9月23日至24日,全省基层治水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海盐举行,海盐基层治水经验受到省治水办领导充分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治水看成效。从2015年至2017年,海盐县连续三年在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并两度夺得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最高奖项“大禹鼎”。如今,海盐水质已稳步迈上了全新台阶。 守护“江南绿”,又见“海盐蓝”。2015年10月,海盐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揭牌成立,成为全市范围内第一个实体运作的县级治气办。为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海盐县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城市扬尘、油烟废气等“五气共治”,2家热电厂实施脱硫脱硝烟尘改造,累计完成429台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工作,累计淘汰黄标车3545辆,发展绿色清洁交通,实施道路畅通工程。2017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4天,优良率91.5%,PM2.5年均浓度32微克/每立方米,均位居全市第一。 不单是治水治气,“五废共治”、“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生猪退养等一些重点工作的扎根落实,也为海盐的“环境优美”之路添砖加瓦。 生态与经济“比翼齐飞”。海盐县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的“海盐样本”,连续多年发布绿色发展报告,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指导县域经济健康发展。15年来,海盐县迈开经济步伐的同时,也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核电关联、临港工业、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智能等五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57.8%和70.6%,已连续四年获评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考评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工业强县“十强”,为嘉兴地区唯一入选前十的县(市、区)。 “八八战略”科学辩证地处理了生态与发展之关系,海盐县这15年来就是在这盏“指路明灯”的引领下,风雨无阻地朝着“产业优质、环境优美、生活优雅”的江南水乡典范阔步迈进。 【“八八战略”再深化】 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海盐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生态保护、优化人居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海盐,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步履铿锵。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接下来,海盐县将抓好“接轨大上海、融入大湾区、推进大交通、聚力大发展、建设大花园”的工作主线,通过健全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奖惩机制、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入开展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垃圾减量分类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等重点工作,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标题分割#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 【“八八战略”大宣讲】 生态经济“两翼齐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世纪之交,浙江凭借改革先发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迅速崛起,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但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惊人的资源能源消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深刻总结了浙江生态建设的“现有优势”和“潜在优势”,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纳入“八八战略”,标志着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浙江发展的战略层面。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要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全面推进十大重点领域建设,加快构建五大体系,努力把浙江建设成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省份。 【“八八战略”海盐答卷】 绿色发展步履铿锵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刘庄村地处昔日闻名的“猪三角”,十多年前,全村95%以上的人家都养猪,那时候村里很多河道旁都搭有违建猪棚,河道污染非常严重,村委会旁的水质监测点位湾里桥港是劣Ⅴ类水。近年来,刘庄村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活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逐渐改善了村域水质,水质基本稳定在Ⅳ类左右,村里还建起了农业葡萄科技园,既美化乡村环境,又增加农户收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接下来我们想借助美丽乡村这个平台,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做一些采摘游、亲子游,进一步带动村庄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迈进。”刘庄村党总支书记万金观说。 从曾经的黑臭河肆意横流,到如今的清水河碧波悠悠,这不仅是刘庄村的“蝶变”之路,也是海盐县重现江南水乡之貌的真实写照。在治水这场全民战役中,海盐县充分凝聚了部门、企业和群众的力量,并形成了村村设立“第一书记”、村村挂出“作战图纸”、村村修订“村规民约”、村村进行“水质公示”、村村配有“保洁队伍”等“五个村村”的基层治水经验。2015年9月23日至24日,全省基层治水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海盐举行,海盐基层治水经验受到省治水办领导充分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治水看成效。从2015年至2017年,海盐县连续三年在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并两度夺得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最高奖项“大禹鼎”。如今,海盐水质已稳步迈上了全新台阶。 守护“江南绿”,又见“海盐蓝”。2015年10月,海盐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揭牌成立,成为全市范围内第一个实体运作的县级治气办。为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海盐县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城市扬尘、油烟废气等“五气共治”,2家热电厂实施脱硫脱硝烟尘改造,累计完成429台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工作,累计淘汰黄标车3545辆,发展绿色清洁交通,实施道路畅通工程。2017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4天,优良率91.5%,PM2.5年均浓度32微克/每立方米,均位居全市第一。 不单是治水治气,“五废共治”、“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生猪退养等一些重点工作的扎根落实,也为海盐的“环境优美”之路添砖加瓦。 生态与经济“比翼齐飞”。海盐县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的“海盐样本”,连续多年发布绿色发展报告,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指导县域经济健康发展。15年来,海盐县迈开经济步伐的同时,也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核电关联、临港工业、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智能等五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57.8%和70.6%,已连续四年获评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考评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工业强县“十强”,为嘉兴地区唯一入选前十的县(市、区)。 “八八战略”科学辩证地处理了生态与发展之关系,海盐县这15年来就是在这盏“指路明灯”的引领下,风雨无阻地朝着“产业优质、环境优美、生活优雅”的江南水乡典范阔步迈进。 【“八八战略”再深化】 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海盐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生态保护、优化人居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海盐,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步履铿锵。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接下来,海盐县将抓好“接轨大上海、融入大湾区、推进大交通、聚力大发展、建设大花园”的工作主线,通过健全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奖惩机制、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入开展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垃圾减量分类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等重点工作,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标题分割#生态:筑牢海盐绿色发展坚强基石 【“八八战略”大宣讲】 生态经济“两翼齐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世纪之交,浙江凭借改革先发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迅速崛起,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但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惊人的资源能源消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深刻总结了浙江生态建设的“现有优势”和“潜在优势”,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纳入“八八战略”,标志着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浙江发展的战略层面。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要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全面推进十大重点领域建设,加快构建五大体系,努力把浙江建设成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省份。 【“八八战略”海盐答卷】 绿色发展步履铿锵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刘庄村地处昔日闻名的“猪三角”,十多年前,全村95%以上的人家都养猪,那时候村里很多河道旁都搭有违建猪棚,河道污染非常严重,村委会旁的水质监测点位湾里桥港是劣Ⅴ类水。近年来,刘庄村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活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逐渐改善了村域水质,水质基本稳定在Ⅳ类左右,村里还建起了农业葡萄科技园,既美化乡村环境,又增加农户收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接下来我们想借助美丽乡村这个平台,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做一些采摘游、亲子游,进一步带动村庄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迈进。”刘庄村党总支书记万金观说。 从曾经的黑臭河肆意横流,到如今的清水河碧波悠悠,这不仅是刘庄村的“蝶变”之路,也是海盐县重现江南水乡之貌的真实写照。在治水这场全民战役中,海盐县充分凝聚了部门、企业和群众的力量,并形成了村村设立“第一书记”、村村挂出“作战图纸”、村村修订“村规民约”、村村进行“水质公示”、村村配有“保洁队伍”等“五个村村”的基层治水经验。2015年9月23日至24日,全省基层治水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海盐举行,海盐基层治水经验受到省治水办领导充分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治水看成效。从2015年至2017年,海盐县连续三年在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并两度夺得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最高奖项“大禹鼎”。如今,海盐水质已稳步迈上了全新台阶。 守护“江南绿”,又见“海盐蓝”。2015年10月,海盐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揭牌成立,成为全市范围内第一个实体运作的县级治气办。为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海盐县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城市扬尘、油烟废气等“五气共治”,2家热电厂实施脱硫脱硝烟尘改造,累计完成429台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工作,累计淘汰黄标车3545辆,发展绿色清洁交通,实施道路畅通工程。2017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4天,优良率91.5%,PM2.5年均浓度32微克/每立方米,均位居全市第一。 不单是治水治气,“五废共治”、“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生猪退养等一些重点工作的扎根落实,也为海盐的“环境优美”之路添砖加瓦。 生态与经济“比翼齐飞”。海盐县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的“海盐样本”,连续多年发布绿色发展报告,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指导县域经济健康发展。15年来,海盐县迈开经济步伐的同时,也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核电关联、临港工业、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智能等五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57.8%和70.6%,已连续四年获评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考评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工业强县“十强”,为嘉兴地区唯一入选前十的县(市、区)。 “八八战略”科学辩证地处理了生态与发展之关系,海盐县这15年来就是在这盏“指路明灯”的引领下,风雨无阻地朝着“产业优质、环境优美、生活优雅”的江南水乡典范阔步迈进。 【“八八战略”再深化】 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海盐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生态保护、优化人居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海盐,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步履铿锵。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接下来,海盐县将抓好“接轨大上海、融入大湾区、推进大交通、聚力大发展、建设大花园”的工作主线,通过健全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奖惩机制、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入开展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垃圾减量分类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等重点工作,持续改善全域生态环境。
“区域内所有困难户都至少上门走一遍”#标题分割# 一面凝心聚力谋高质量发展,一面心系困难群众、做好托底保障,长期以来,湘家荡区域管委会主要负责人牵头,和民政干部一起坚持利用空余时间走访困难群众,面对面帮助他们纾困解难。这种“听百家声、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贴近式工作法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据介绍,湘家荡区域目前共有152户困难户和49户孤寡老人。管委会主要领导带头,每位班子领导至少结对两户困难户,时常询问了解困难户的生活状况,每到春节、中秋等节假日还送去节日慰问。七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孔雪琴分管民政工作,走访了解困难群众的情况于她而言是“分内的工作”。她说:“我和民政干部商量好,今年要把区域内所有困难户、孤寡老人都至少上门走上一遍,一户都不能落下。” 今年,他们已走访了30多户困难群众,基本上能够保证每周走访2户,多的时候能走访4户。走访过程既是宣传民政救助帮扶政策的过程,也是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燃眉之急的暖心之旅。 困境儿童周某和弟弟一直跟着奶奶生活。走访过程中,细心的民政干部应冬群发现周某似乎患有皮肤病。奶奶说,毛病是老早就发现了,就怕钱不够,再说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就一直拖着。应冬群告诉奶奶:“只管放心带孩子先去看病。国家有政策,困境儿童医药费基本上都能报销。病要及早去看,孩子少遭罪。”奶奶说:“我不晓得还有这个政策,真感谢政府啊。” 走到困难户梁某和陆某家中时,他们发现了一个新情况。原来,这两家人原先都符合低保户的申请条件。从今年开始,两家人陆续拿到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就超出低保户条件了,必须取消其资格。但与此同时,这两家人又符合低收入家庭的申报标准。按照政策,低收入家庭能够享受相关医疗救助保障,对他们的保障还是到位的。把政策讲明白,梁某和陆某都表示可以接受。 以保障政策为标尺,一把尺子量到底,既要确保困难群众用足、用好社会保障政策,又要严格落实政策标准,把好政策关。应冬群说:“取消某项保障资格的时候,有些人因为利益受损可能会有一些情绪化行为,但只要我们是按照政策一视同仁,就一定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走访有苦也有甜。在今年的“暖巢行动”中,民政干部为5户低保家庭送去了救助金。走访中他们了解到,利用这笔救助金,有的家庭终于为孩子改造了卫生间,有的则装了窗帘,还有的买了新厨具……看着救助金帮助低保家庭解决生活所急、提高生活品质,他们的幸福感也温暖了漫漫走访路。 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因病致贫……在一个个人生困境面前,社会托底救助让每个人有机会奔跑追梦。带着政策、带着关怀,认真走访、亲切交流,坚持走下去,不仅走进了困难群众的心里,为他们送去了春天般的温暖,也走出了优化党群关系、夯实干群关系之路。“区域内所有困难户都至少上门走一遍”#标题分割# 一面凝心聚力谋高质量发展,一面心系困难群众、做好托底保障,长期以来,湘家荡区域管委会主要负责人牵头,和民政干部一起坚持利用空余时间走访困难群众,面对面帮助他们纾困解难。这种“听百家声、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贴近式工作法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据介绍,湘家荡区域目前共有152户困难户和49户孤寡老人。管委会主要领导带头,每位班子领导至少结对两户困难户,时常询问了解困难户的生活状况,每到春节、中秋等节假日还送去节日慰问。七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孔雪琴分管民政工作,走访了解困难群众的情况于她而言是“分内的工作”。她说:“我和民政干部商量好,今年要把区域内所有困难户、孤寡老人都至少上门走上一遍,一户都不能落下。” 今年,他们已走访了30多户困难群众,基本上能够保证每周走访2户,多的时候能走访4户。走访过程既是宣传民政救助帮扶政策的过程,也是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燃眉之急的暖心之旅。 困境儿童周某和弟弟一直跟着奶奶生活。走访过程中,细心的民政干部应冬群发现周某似乎患有皮肤病。奶奶说,毛病是老早就发现了,就怕钱不够,再说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就一直拖着。应冬群告诉奶奶:“只管放心带孩子先去看病。国家有政策,困境儿童医药费基本上都能报销。病要及早去看,孩子少遭罪。”奶奶说:“我不晓得还有这个政策,真感谢政府啊。” 走到困难户梁某和陆某家中时,他们发现了一个新情况。原来,这两家人原先都符合低保户的申请条件。从今年开始,两家人陆续拿到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就超出低保户条件了,必须取消其资格。但与此同时,这两家人又符合低收入家庭的申报标准。按照政策,低收入家庭能够享受相关医疗救助保障,对他们的保障还是到位的。把政策讲明白,梁某和陆某都表示可以接受。 以保障政策为标尺,一把尺子量到底,既要确保困难群众用足、用好社会保障政策,又要严格落实政策标准,把好政策关。应冬群说:“取消某项保障资格的时候,有些人因为利益受损可能会有一些情绪化行为,但只要我们是按照政策一视同仁,就一定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走访有苦也有甜。在今年的“暖巢行动”中,民政干部为5户低保家庭送去了救助金。走访中他们了解到,利用这笔救助金,有的家庭终于为孩子改造了卫生间,有的则装了窗帘,还有的买了新厨具……看着救助金帮助低保家庭解决生活所急、提高生活品质,他们的幸福感也温暖了漫漫走访路。 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因病致贫……在一个个人生困境面前,社会托底救助让每个人有机会奔跑追梦。带着政策、带着关怀,认真走访、亲切交流,坚持走下去,不仅走进了困难群众的心里,为他们送去了春天般的温暖,也走出了优化党群关系、夯实干群关系之路。